中文/EN

《国际反恐合作法律机制研究》(张屹 著)

CIIS | 作者: CIIS | 时间: 2019-06-19 | 责编: 丁端
字号:

 

《国际反恐合作法律机制研究》

张屹 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9年1月

 

恐怖主义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大顽疾,作为当今最主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它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以及国际问题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深切关注。如何分析恐怖主义现象所赖以产生的现代性根源,从而通过相应的政治手段、 立法手段和司法途径有效地遏制和惩治,进而最终消灭这一反人类的极端主义暴力行为,是所有深受其害的国家都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历史上的恐怖主义案例进行分类和研究是反恐立法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也成为本书主体篇章的组成部分。然而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属性和特征不断发生变化,恐怖主义问题的国际性和各国反恐立法、 反恐手段的地区性成为该问题的两个方面,同时并存。本书以对国际社会与全人类现代性问题的深切关注为出发点,试图在总结学术界已有的对恐怖主义问题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当前国际反恐合作的主要法律机制和政治外交机制作为突破口,以联合国框架内条约立法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作为理论支撑,梳理出反恐合作的逻辑主线并寻求有效治理该问题的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国内的反恐机制与政策发展,并提出相应参考建议。

考虑到上述几个方面,本书的具体内容包括恐怖主义的历史类型分析、 恐怖主义犯罪的属性分析、 恐怖主义的社会根源分析、 针对国际反恐合作的宏观机制性问题的研究、 国际反恐条约的研究、国际反恐合作涉及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研究以及在法理学的层面对反恐行为进行的总结性思考。而对于中国国内恐怖主义问题以及反恐立法、 国家安全政策的分析则成为本书重要的落脚点,正如同中国国内反恐体系作为国际反恐宏观格局中重要的一环。

本书经过以上环节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当前恐怖主义具有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特征, 传统理论对恐怖主义作出的政治价值判断不仅不能推动国际社会达成对恐怖主义问题的共识,也有碍于消除意识形态的分歧,使国际社会走向反恐合作的机制化轨道。 因此,本书认为应当以在联合国框架内尽快推进全面反恐公约的早日制定作为当前的合作方向,这一进程需要首先以各国国内的反恐立法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基础,同时也要求各国在区域性国际反恐机制和部门性国际反恐条约的合作平台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恐怖主义犯罪行为分析

第一节 恐怖主义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恐怖主义犯罪的内涵属性

一、恐怖主义的反人类性

二、恐怖主义的国际性及其对国家主权的侵害

三、当今恐怖主义发展的新形态——个体恐怖主义

第三节 恐怖主义问题的社会根源

 

第二章 国际反恐合作的一般法律机制

第一节 国际反恐合作机制概述

一、对恐怖主义犯罪属性的界定和认知

二、对待恐怖主义问题的意识形态与双重标准

第二节 国家恐怖主义与国家豁免

第三节 国际立法视域中的反恐合作进程

第四节 国际反恐公约体系

一、反恐公约与定义问题

二、联合国系统及其他普遍性国际反恐公约

三、联合国大会宣言或安理会决议

四、以中亚地区和上海合作组织为基础的区域性反恐公约

五、有关国内立法

第五节 地区反恐合作——以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地区为例

一、中亚恐怖主义与恐怖主义上游犯罪

二、泛中亚区域合作、 泛突厥主义与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国土耳其

三、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区域合作机制的推进

 

第三章 国际反恐合作中的刑事司法问题

第一节 恐怖主义犯罪与其他国际刑事犯罪

第二节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与警务执法合作

一、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二、中国的有关刑事诉讼规则

三、引渡与警务执法合作

第三节 司法管辖原则的冲突与协调

一、普遍管辖权的理论困境

二、司法实践中的管辖权争端

三、管辖权冲突与海上恐怖主义

 

第四章 国际反恐中的法理学思考

第一节 反恐中的人权保护和程序正义

第二节 公民社会理论与反恐

第三节 反恐中的民主二律背反

第四节 媒体的角色

 

第五章 中国国内反恐机制与政策发展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治理与个体恐怖主义

第二节 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与演变

第三节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央地协作

第四节 反恐行动中的部门协作与全民参与

第五节 中国国内反恐及参与国际反恐的良性互动

第六节 结论

 

附录 联合国安理会第1373号决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