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合作理念,构建上合组织价值体系。2001年,中国在“上海五国”合作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内容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并将其写入《上合组织成立宣言》。“上海精神”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同享有的核心价值和行为准则,这是中国对上合组织作出的最重大贡献。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在“上海精神”的基础上,中方在2018年青岛峰会上提出另一重大理念,即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而之后的“新五观”、“四个典范”、“四个共同体”“五条道路”“五个共同家园”等理念不仅是对上合组织丰富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也囊括了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内涵,将价值体系建设推向新高度。
健全机制和制度建设,保障上合组织有序运行。在机制方面,中国创建了上合组织秘书处和地区反恐机构,无偿向秘书处提供办公场所和资金支持。中国还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共同倡议,推动成立上合组织银联体和实业家委员会。在制度建设方面,根据中方倡议,2007年成员国签署《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一部与《上合组织宪章》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基础性、纲领性文件,为成员国友好相处、永不为敌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在中方推动下,上合组织还通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和《反极端主义公约》,为上合组织经贸便利化和打击极端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
制定战略规划,引领上合组织发展方向。在中方力推下,成员国先后通过《上合组织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上合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确定上合组织中长期合作原则任务和目标。2018年青岛峰会则确立了完善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上合组织新的奋斗目标,从而为扩员后上合组织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天津峰会上,中方将推动通过《上合组织至2035年发展战略》,为下个10年上合组织发展谋篇布局。
推进各领域合作,确保上合组织始终保持生机。安全领域,推动上合组织定期举行“和平使命”联合反恐军演,积极参与反恐、执法和防务等务实合作。从2015年开始,中国连续在厦门举办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理事会,发起网络联合反恐演习。建立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为各国培养司法人才。截止目前,该基地已为成员国培训逾2700名司法人才。
经济领域,中国先后提供了总额近260亿美元贷款,启动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在上合组织银联体框架内设立300亿元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激活区域经济合作。同时,开创性地建立了地方经贸合作、农业技术交流培训、技术转移示范基地,进一步探索适合成员国经济合作新路径。在中方驱动下,上合组织在贸易便利化、互联互通、区域投资、地方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人文领域,中国于2013年成立了中国上合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搭建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桥梁。自 2012 年至今已经为三万名左右的成员国学生提供了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从2014年开始,中国发起并建立了中国-上合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大数据中心、应急医学合作中心、冰雪体育示范区,还有青年交流营、青年科技创新论坛、鲁班工坊、减贫论坛、妇女论坛、民间友好论坛等品牌项目,进一步筑牢上合组织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推动各成员国增进团结互信、加强互学互鉴。
自2024年接任轮值主席国以来,中国举办了百余场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的工作口号,为地区国家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更多助力。天津峰会是中国第五次主办的峰会,必将是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盛会,将树立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
(作者韩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副所长、研究员,原文载《解放军报》202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