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携手并进,互利合作,共迎澜湄国家美好明天

| 作者: 杜兰 | 时间: 2023-12-14 | 责编:
字号:

  12月7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八次外长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外长会以“共同迈向现代化、培育次区域发展新优势”为主题,回顾澜湄合作机制前期合作成果,规划下阶段发展重点,为澜湄合作继续凝心聚力,推动合作提质升级。

  澜湄合作成果丰硕
  2022年第七次外长会以来,澜湄六国扎实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澜湄合作“水涨船高”,成果丰硕。湄公河国家领导人密集来华访问,深化高层交往,提升了战略协调和政治互信水平,为澜湄合作领航定向。六国政府各层级密切沟通,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六个优先领域联合工作组有序推进,水资源、农业、环保、青年交流合作中心和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等机制高效运行。2022年,中国同五国贸易克服疫情影响,总额达4167亿美元,同比增长5%。中国连续多年为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老挝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越南成长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内部最大贸易伙伴。中泰铁路建设稳步推进,中老泰联通发展构想正式启动,中老铁路、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中越跨境集装箱班列等项目助力区域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澜湄农业合作百千万行动计划”、“澜湄兴水惠民计划”等倡议先后启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有效助力湄公河国家改善民生。各国携手应对本地区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机制已完成第135次联合巡航,地区各国执法部门持续开展打击跨境犯罪并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本地区合作一大亮点。2023年中方不断优化人员往来措施,中国与湄公河国家人员往来迅速增多,青年、媒体人文交流活动丰富多彩,有力促进了澜湄国家民心相通。
  澜湄合作意义重大
  澜湄合作作为流域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主要是得益于六国坚持睦邻友好的合作原则,秉持发展为先的合作宗旨,践行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奉行民心为本的合作初心。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空前挑战。亚太地区虽然增长势头强劲,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地缘政治紧张与经济格局演变叠加,冲击着亚太地区发展环境和合作架构。面对本地区发展出现新机遇和新挑战,澜湄国家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
  一是流域国家需借助澜湄合作平台合作应对发展与安全方面的挑战。澜湄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不一,本地区面临的很多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当前澜湄六国合作意愿强烈,希望通过推进互联互通、发展跨境经济、加强产能合作等来本地区促进经济增长,突破发展瓶颈,改善民生水平。同时,澜湄国家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传染病、跨国犯罪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着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依靠自身单独解决,必须携手应对,加强合作。
  二是澜湄合作可以为亚太合作乃至全球多边合作树立典范。澜湄六国利益紧密交融,合作基础扎实。自2016年启动以来,澜湄合作形成了“发展为先、务实高效、项目为本”的澜湄模式,创造了“天天有进展、月月有成果、年年上台阶”的澜湄速度,培育了“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成为本地区互利合作的重要平台,给次区域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美博弈加剧叠加影响下,逆全球化与反自由贸易思潮兴起,发展合作动能减弱,地缘政治风险加剧,部分国家实行“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为世界和地区各国发展带来重大挑战。本地区各国以澜湄合作机制为平台,以发展议程为优先,共享发展机遇,共迎风险挑战,深化相互依存,成为了次区域合作的样板和南南合作的标杆,可以为区域合作与一体化提供强劲动力,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其他地区加强团结合作也具有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
  澜湄合作前景广阔
  展望未来,澜湄国家将继续团结一心,不断增进友好互信,携手应对内外挑战,深化拓展合作领域,为次区域和本地区发展繁荣注入更多活力。
  第一,加强政治引领。澜湄国家将在“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继续加强高层往来,引领澜湄合作战略方向,凝聚发展共识,对接发展战略。
  第二,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各国外长认为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和经济形势下,澜湄国家要用好机制平台和相关基金,共推次区域合作,深化相关依存。一方面,加快建设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全面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扩大贸易投资,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助力该地区尽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此次外长会上,中方提出将设立澜湄合作共同发展专项贷款,助力六国联动发展。另一方面,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营造更加安全的发展环境。此次外长会上,六方同意将安全合作作为下阶段合作重点,尽快通过“平安澜湄行动方案”,坚决打击次区域跨境犯罪。六国将统筹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合作,建立澜湄地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
  第三,塑造发展新动能。湄公河国家同中国在工业化、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等方面优势互补,也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各国将抓住发展新领域,深化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规则设计,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型能源等新增长点合作,建设次区域创新走廊,以创新驱动发展,带动流域国家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深化人文交流纽带。澜湄六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各国始终重视人文交流工作,作为培育澜湄文化的关键途径。近年来,流域六国人力资源、文化旅游、媒体、体育、妇女儿童等领域合作蓬勃开展。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年”,澜湄国家也将继续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着力促进青年交往,多渠道推进民间交流,厚植澜湄地区人民的民心相通。
  第五,与流域其他机制加强协调。澜湄合作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秉持开放包容原则。未来澜湄合作将与东盟、三河流域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湄公河委员会等其他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不断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积极拓展与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升级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澜湄合作机制。
  湄公河国家既是中国的周边友好邻邦,更是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澜湄国家间有深厚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共同的发展愿望。流域六国将同心合力,携手并进,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发展导向、非传统安全合作等动能,推动澜湄合作迈上新的台阶,共同打造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全球发展倡议先行区、全球安全倡议实验区和全球文明倡议首善区,不断增进流域各国人民的福祉,助力地区国家早日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现代化。
  (杜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原文载澎湃新闻2023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