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拉美缘何成为与以色列割席急先锋

| 作者: 章婕妤 | 时间: 2023-12-06 | 责编:
字号:

  连日来巴以冲突愈演愈烈,恶劣影响不断外溢,在拉美地区接连掀起一场场外交风波。

  10月31日,玻利维亚宣布与以色列断交,这是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第一个用断交表达抗议的国家。随后,智利、哥伦比亚、洪都拉斯等拉美国家纷纷宣布召回驻以大使。阿根廷、秘鲁外交部也对以色列袭击加沙难民营表示严重关切。一场不小的外交风暴似乎正在袭来。

拉美此次表态立场观点较统一

  自以色列发动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以来,拉美国家当即对此进行表态。

  古巴共产党严厉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长期非法占领,尤其是美国对以方有罪不罚的支持。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总统表示坚定支持巴方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斗争。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表示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平民安全的武装暴力行动。巴西、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则呼吁尽快召开和平会议并落实“两国方案”。拉美的地区组织也对加沙人民予以声援,美洲玻利瓦尔联盟表明坚定同巴勒斯坦人民站在一起,加勒比共同体还发表声明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对以色列及其“殖民政策”进行干预。

  巴以冲突是继俄乌冲突以来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又一具体体现,是对现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一次潜在冲击和重构,再一次对全球治理体系和能力变革发出挑战。

  与此前不同的是,拉美国家对本次冲突的立场和观点较为统一,均不同程度地对以色列的无差别攻击行为表达不满,较之前选边站队的做法大为改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以方此次进攻规模之大、烈度之高、战况之惨激起了国际社会对加沙民众广泛的同情和共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地区左翼力量的再度崛起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增强,拉美国家在外交事务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在多边场合的话语权和存在感也有所扩大。

愤而割席的历史文化渊源

  拉美大陆和阿拉伯世界看似遥远,实则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在8世纪至15世纪,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曾统治西班牙和葡萄牙近八个世纪,半岛文化由此受到阿拉伯文化深刻熏陶。自15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拉美一直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糅杂着阿拉伯文化成分的伊比利亚文明也随之与拉美本地土著文化进行融合。由于拉美国家普遍采取鼓励移民的政策,在19世纪后半期掀起的移民潮中,拉美迎来首批来自中东地区的阿拉伯移民。进入20世纪后, 阿拉伯人移居拉美更多是出于逃避参战的考虑。从1948年起,阿以冲突引发新一轮移民潮,特别是巴勒斯坦移民明显增多。如今拉美地区的阿拉伯人约有750万之多,拉美也成为实际意义上不同民族和文化间的大熔炉。

  医学领域有一门专业术语叫作创伤后应激障碍症,也称为PTSD,用来描述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针对此次拉美国家的集体发声行为,将其称之为国家性或者民族性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或许更为贴切。今年是美国发表“门罗宣言”的二百周年。在门罗主义的庇护和影响下,美国将拉美视作自家“后院”,大肆推行干涉与霸凌政策,给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有关报告显示,自美国建国以来至2019年期间,美国在全球进行了近400次军事干预,其中多达34%发生在拉美地区。而以色列作为美国传统盟友这一身份以及其在中东地区频繁开展军事行动这一行为,一定程度上勾起了拉美对美国在本地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段历史的惨痛回忆。

  玻利维亚成为“割席”急先锋也不鲜见。2009年莫拉莱斯执政时期,玻政府就曾因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与以断交,甚至将其视为恐怖主义国家。2020年玻以复交,但两国关系如履薄冰。此番玻利维亚对以态度如此之强硬,与玻国国情不无关系。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玻利维亚成为为数不多的愿意接收犹太难民的国家,“锌矿大王”和“锡矿大王”霍克希尔德就是其中之一。但霍本人对当地原住民并不友好,在剥削大量矿产资源和获得大笔财富之后隐匿欧美,被玻利维亚人视为“掠夺者”。此外,自左翼执政以来,玻利维亚政府的反美立场从未改变。2019年,在美国中情局“颜色革命”的策划下,莫拉莱斯在大选中遭遇政变,被迫流亡国外,之后玻利维亚历经持续两年的政治动乱和经济动荡。此次玻利维亚看透了美国作为巴以冲突背后最大拱火者的虚伪面貌,剑指美国,展现出了“小国大外交”的气度。

  (章婕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文载于《大众日报》2023年11月5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