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中等强国”正加速世界多极化进程

| 作者: 项昊宇 | 时间: 2023-05-16 | 责编:
字号:

  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延宕的背景下,“中等强国”(Middle Power)概念正在国际关系中重新升温。国际舆论场中的相关关注和讨论越来越多地将中等强国与国际秩序演变联系起来,认为美国刺激所谓“大国竞争”时代的回归给置身于大国间的中等强国群体提供了扩大影响的机遇。
  实际上,“中等强国”概念由来已久,但国际社会对其并无明确定义,一般指拥有一定经济和军事实力、具备较强区域影响力和较高国际认可度的国家,在国际权力等级中属于中间层次,位居“超级大国”(Great Power)”“全球大国”(Global Power)之下、广大中小国家之上。
  源于世界格局和国家力量对比的变迁,“中等国家”的范围也在不断演变。二战后,加拿大率先以中等强国自居,日本和德国也曾强调过“中等强国外交”的重要性,20世纪下半叶的中等强国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冷战后,随着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中等强国阵容出现明显扩员。在当下的国际政治语境中,在联合国“五常”及日本、德国、印度等“全球性大国”之外,“中等强国”既包含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老牌发达国家,也包括韩国、墨西哥、印尼、土耳其、南非、埃及、伊朗、沙特、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阿根廷等新兴经济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二十国集团(G20)机制成为中等强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最重要平台,前述的中等强国已占据超半数席位。2013年,墨西哥、印尼、韩国、土耳其和澳大利亚还在G20框架内成立了“中等强国合作体”(MIKTA)。因此,这一轮中等强国崛起是在世界经济东升西降、美国单极霸权衰落的多极化格局中应运而生。一些志同道合的中等强国加强了伙伴关系,开始寻求联手推动多边解决方案以应对全球和地区性挑战。
  去年以来,在乌克兰危机和中美战略博弈牵动的国际大变局中,中等强国这一概念及其整个群体再度受到关注,则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时代意涵。尽管中等强国中不乏美国坚定的盟友伙伴,但更多是与美欧“若即若离”的非西方国家。换而言之,在“美西方对中俄”的阵营化叙事中,如今的中等强国在成员构成上多处于“中间地带”,在政策上多倾向于选择“第三条路线”。进而言之,中等强国在国际政治中崛起的逻辑在于其不选边站队的战略自主诉求,权力基础源于其摒弃非此即彼的阵营化扈从而坚持的独立性。要评估这批中等强国对于未来国际秩序建构的影响,或许可从三个维度加以理解。
  一是在价值观念层面,突出去意识形态化的现实追求。在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对中等强国的定义偏重意识形态色彩,更加强调西方“民主国家”的价值观属性。而从近年来代表性的中等强国来看,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各异,宗教信仰多元。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在西方国家基于意识形态的反俄声浪中,多数亚非拉的中等强国并未追随美欧对俄制裁,无论北约成员的土耳其还是被认为“亲美”的沙特,并未跟随美西方的反俄鼓点起舞,而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与俄保持相应的接触与合作。而对于美西方炮制的“民主对威权”的大国竞争逻辑,多数中等强国更是无感。从俄罗斯买能源,同中国做生意,依然是中等强国的现实选择。
  二是在政策取向层面,奉行自强自立的大国平衡战略。中等强国受制于国家实力,国际公共产品提供能力有限,在国际制度的创设等全球治理中话语权有限,难以摆脱大国主导的规则体系,因而也时常面临在“超级大国”间选边站队的难题,对此它们更倾向于采取多方下注的对冲策略。中等强国深知,要避免成为大国竞争的牺牲品,唯有坚持大国平衡战略,将有限的国家实力转化为战略自主能力。客观地看,大国间的激烈博弈也使美国难有足够精力顾及中东等亚非拉的“新中间地带”,作为地区中心国家的中等强国则借机整合区域合作,构建自主性地区安全架构与权力安排,同时与更多世界大国和新兴经济体建立综合性伙伴关系,寻求多元化发展与安全保障。
  三是在国际秩序层面,发挥大国对抗的缓冲剂作用。在以中美俄欧四方为主体的大国博弈架构中,中等强国凭借其突出的区域影响力,既成为大国争相拉拢借重的对象,也可充当大国矛盾摩擦的居间协调人。如土耳其斡旋四方达成黑海谷物倡议,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在未来的全球治理中,以新兴经济体为主的中等强国也会联合自强,谋求抱团发声,共同推进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多边机制改革,引领区域供应链、产业链重组,从而也会对美国推动“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的集团对抗形成有力牵制。
  在大国博弈和地缘竞争阴云密布的当今世界,一个“非西方”的中等强国群体崛起,显得弥足珍贵。它们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现实追求,奉行多元平衡战略,对两极化的“新冷战”格局成型起到有力阻遏作用,这将进一步加速“去西方中心主义”多极格局的形成,推动多元世界理念取代西方意识形态主导的国际秩序。
  在竭力维护美西方霸权的一些大国看来,这批中等强国既值得警惕,也是重点诱拉对象。但如果西方大国不愿正视多极化现实,顽固沉浸在单极霸权的旧梦中难以自拔,到头来只会与中等强国渐行渐远。大国理应胸怀天下,关注人类整体福祉,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三大倡议,中国的大国担当顺应世界大势。而中国斡旋沙特与伊朗复交,也为全球性大国如何处理与中等强国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注解。
  (项昊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原文载《环球时报》202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