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塞尔维亚举行议会选举。此次选举也是欧洲自疫情暴发以来的首场选举,因而备受各界关注。虽然反对党的抵制使投票率不足50%,但执政的进步党在选举中获得高达63%的选票,囊括国会250个席位中的187席,使其成为自前南解体后塞首个可单独执政的政党。在疫情仍未完全散去的背景下,进步党“史无前例”的全胜虽与反对党抵制有关,但更缘于其近年来的执政绩效、内外策略、疫情应对及武契奇的个人魅力。在选前一周,美国塞科冲突特使格雷内尔表示塞科双方元首将于6月27日在白宫开始新一轮和谈,为停滞两年的塞科和谈注入新的变量。在塞执政党地位的空前巩固的背景下,美、欧、俄各异的立场及其在地区的博弈与疫情的影响交织叠加,势必将对西巴尔干局势产生重要影响。
一、进步党在选举中大获全胜
此次选举的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选前民调普遍显示进步党将获得大胜,但在疫情冲击及去年全年反对派对总统武契奇的游行示威下,进步党仍能取得如此高票,仍令人感到意外。而在目前执政联盟中的社会党-塞尔维亚联盟也表现不俗,获得国会中30个议席,成为得票数第二高的政党。
进步党获得全胜首先得益于其近几年来的执政绩效。塞GDP增长率在2018年达到4.39%,2019年达4.2%,是自2008年来最高水平。失业率自进步党执政后逐年下降,从2012年的24%降至2019年的13.51%。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其中塞因参与我“17+1合作”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由河钢收购的梅代雷沃钢厂2018年出口额达7.495亿欧元,成为塞最大的出口商,并使钢产量由87.5万吨增长到200万吨,有力带动了塞进出口增长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进步党的内外策略也抬高了其支持度。进步党善于运用平衡策略,在内外政策施展中避免过于极端,使其同时获得了保守派与改革派、亲欧派及民族主义派别的支持。在对外关系中,武契奇首先作为“亲欧派”领导人取得执政地位,持续推动入盟进程,但同时通过发展对俄传统关系平衡欧盟对其在塞科和谈等问题上的压力;在国内议题上,武契奇领导的进步党一方面支持改革及入盟立场,另一方面则通过民族主义言论获得保守派支持,并使进步党成为塞国内各党中“唯一有力量平衡各方势力、安抚民族情绪、推动入盟进程”的政党,进而在国内外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
塞总统武契奇的个人魅力也是推动进步党取胜的重要因素。武契奇自担任总理以来,就以其果断直率的行事风格受到支持者追捧,2018年担任总统后,武契奇密集的内外活动及经常在电视媒体等各平台阐述立场、谈论时事也进一步提高了塞民众对其支持率与好感度。此次选举中,进步党的竞选口号是“亚历山大·武契奇—为了我们的孩子”,其政党名录中甚至没有出现党名,而无论在此次国会选举或是地方选举中,候选人纷纷以武契奇作为自己的竞选标语或宣传口号,也展示出武契奇本人巨大的宣传效应。欧洲媒体甚至指出,武契奇的个人力量正在颠覆塞传统的政党模式,使政治人物依附于政党的模式转变为政党依附某一政治人物的模式。而若没有武契奇,“进步党将失去众多支持者”。
塞政府对疫情管控相对得当也促使其支持度维持在较高位。疫情暴发之初的3月15日,塞政府便宣布“紧急状态”,并采取宵禁等严格管控措施,使疫情得到相对有效控制。此后,我与塞尔维亚展开的抗疫合作使得塞民众对政府的防疫合作较感满意,而塞政府的经济纾困及欧盟的援助则使得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有所缓解。虽然塞确诊数在5月初突破一万人,但增速则渐趋缓和,新增病例数也呈总体递减且可控趋势。
反对派虽然抵制选举,但其碎片化的态势使其难以形成有力制衡。抵制此次选举的反对党跨越意识形态光谱的左右两端,既包括极右的激进党,又包括左翼的社民党,各党之间除反对执政党外难以形成统一立场。而武契奇所采取的“平衡策略”则有效吸纳了反对党的部分选民,使其势力进一步衰微。
二、塞科谈判:新的曙光还是矛盾起点?
6月16日,美国塞科谈判特使格雷内尔向欧盟特使拉扎克致信,表示塞科双方元首已达成意向,将在6月27日于华盛顿举行会谈,商讨双方经济合作事宜。随后,塞科双方分别释出善意,科表示为推进和谈,将暂时中止加入国际组织的申请,而塞则表示将停止推动各国撤销承认科索沃独立的行动。双方的关系缓和似乎迎来的些微曙光。而欧、俄双方也在随后表态,欧盟特使拉扎克表示,他不相信在欧盟缺席的情况下,塞科双方能达成任何协议;俄外长拉夫罗夫则表示,俄罗斯支持由联合国授权的欧盟作为调节方,而欧盟调解时仍需遵守联大1244号决议,保证包括科索沃在内塞尔维亚领土完整。美、欧、俄之间相异的立场及其与塞科双方的复杂关系再次浮上台面。
长久以来,塞科冲突之所以难以解决,除内部繁复的民族、宗教、历史关系外,更受外部势力干涉的影响,成为各大行为体施展影响力的“交汇点”。塞长期以来是俄在西巴尔干地区的重要盟友,而维系双方关系的关键因素即是俄对塞在塞科冲突中的支持立场。在欧盟多数成员国承认科索沃独立、且将前南战争的主因归于塞尔维亚的境况下,塞将俄作为可以倚靠的关键力量;而科索沃则是美国的“坚定盟友”,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正是美国对南联盟的轰炸使得塞最终停战言和,使科索沃在2008年宣布“独立”,塞科问题也因此成为俄美博弈的投射场域。随着欧盟在西巴尔干国家中推进融合与入盟进程,“欧盟前景”逐渐成为塞科双方共同致力的方向。欧盟一度希望入盟进程可使双方摒弃对立的立场,在“关系正常化”后共同成为欧盟成员国。但久陷停滞的入盟谈判、遥遥无期的入盟前景及欧盟自身的诸多问题,使欧盟吸引力日趋下降,而和谈也逐渐黯淡僵滞。
去年美国开始介入塞科谈判后,一度因其支持领土置换、向科索沃政府施压而备受欧盟质疑。格雷内尔此次则显然希望与欧盟达成某种一致,不仅率先致信欧盟说明相关情况,更在6月18日受访时将和谈分为两部分:经济部分和政治部分,认为过去和谈之所以停滞是因为“没有惠及双方民众”,而只有在经济和解的基础上才能够达成政治和解。美国目前所推动的正是促进双方经济合作的前期工作,在取得进展后再由欧盟就双方的政治关系、欧盟融合进程等展开谈判。
在此背景下,美欧或将在未来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以对俄形成统一立场、促进塞科达成某些实质性经济及人文交流成果,但其冲突核心的主权问题仍难看到解决前景。相对于美欧,俄虽然难以在经济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但其政治支持仍是塞可以倚重的力量。在美、欧、俄政治立场、支持力量不同的情况下,塞科主权争议的解决仍将遥遥无期。
三、未来: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进步党在此次选举后“一党独大”的地位无疑改变了此前塞政党林立、相对分散的态势,使得武契奇及进步党对塞政策的塑造力更强,也使得其政策更具延续性与长远性,无疑是塞未来政治走向的确定性因素。但大国及外部势力的影响则会为塞科和谈、塞政局及西巴尔干整体局势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欧盟、美国、俄罗斯都越来越将西巴尔干区域作为战略重点,作为“重点中的热点”,塞科冲突及塞政局无疑将引发各方持续博弈。
而作为面向务实合作的倡议,“17+1合作”着眼于经济与互惠合作,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若美国塞科谈判代表格雷内尔所说,塞科和谈停滞是因“没有惠及公民”,那么“17+1合作”则切实惠及了塞尔维亚民众、助推了其经济恢复与发展。疫情期间,匈塞两国共同推动匈塞铁路建设,也是我合作倡议落地的体现之一。推动区域联通、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仍将是推动中塞关系及我与巴尔干国家友好合作的关键因素。
(杨博文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原文载中塞之桥公众号、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合作网络公众号)
一、进步党在选举中大获全胜
此次选举的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选前民调普遍显示进步党将获得大胜,但在疫情冲击及去年全年反对派对总统武契奇的游行示威下,进步党仍能取得如此高票,仍令人感到意外。而在目前执政联盟中的社会党-塞尔维亚联盟也表现不俗,获得国会中30个议席,成为得票数第二高的政党。
进步党获得全胜首先得益于其近几年来的执政绩效。塞GDP增长率在2018年达到4.39%,2019年达4.2%,是自2008年来最高水平。失业率自进步党执政后逐年下降,从2012年的24%降至2019年的13.51%。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其中塞因参与我“17+1合作”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由河钢收购的梅代雷沃钢厂2018年出口额达7.495亿欧元,成为塞最大的出口商,并使钢产量由87.5万吨增长到200万吨,有力带动了塞进出口增长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进步党的内外策略也抬高了其支持度。进步党善于运用平衡策略,在内外政策施展中避免过于极端,使其同时获得了保守派与改革派、亲欧派及民族主义派别的支持。在对外关系中,武契奇首先作为“亲欧派”领导人取得执政地位,持续推动入盟进程,但同时通过发展对俄传统关系平衡欧盟对其在塞科和谈等问题上的压力;在国内议题上,武契奇领导的进步党一方面支持改革及入盟立场,另一方面则通过民族主义言论获得保守派支持,并使进步党成为塞国内各党中“唯一有力量平衡各方势力、安抚民族情绪、推动入盟进程”的政党,进而在国内外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
塞总统武契奇的个人魅力也是推动进步党取胜的重要因素。武契奇自担任总理以来,就以其果断直率的行事风格受到支持者追捧,2018年担任总统后,武契奇密集的内外活动及经常在电视媒体等各平台阐述立场、谈论时事也进一步提高了塞民众对其支持率与好感度。此次选举中,进步党的竞选口号是“亚历山大·武契奇—为了我们的孩子”,其政党名录中甚至没有出现党名,而无论在此次国会选举或是地方选举中,候选人纷纷以武契奇作为自己的竞选标语或宣传口号,也展示出武契奇本人巨大的宣传效应。欧洲媒体甚至指出,武契奇的个人力量正在颠覆塞传统的政党模式,使政治人物依附于政党的模式转变为政党依附某一政治人物的模式。而若没有武契奇,“进步党将失去众多支持者”。
塞政府对疫情管控相对得当也促使其支持度维持在较高位。疫情暴发之初的3月15日,塞政府便宣布“紧急状态”,并采取宵禁等严格管控措施,使疫情得到相对有效控制。此后,我与塞尔维亚展开的抗疫合作使得塞民众对政府的防疫合作较感满意,而塞政府的经济纾困及欧盟的援助则使得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有所缓解。虽然塞确诊数在5月初突破一万人,但增速则渐趋缓和,新增病例数也呈总体递减且可控趋势。
反对派虽然抵制选举,但其碎片化的态势使其难以形成有力制衡。抵制此次选举的反对党跨越意识形态光谱的左右两端,既包括极右的激进党,又包括左翼的社民党,各党之间除反对执政党外难以形成统一立场。而武契奇所采取的“平衡策略”则有效吸纳了反对党的部分选民,使其势力进一步衰微。
二、塞科谈判:新的曙光还是矛盾起点?
6月16日,美国塞科谈判特使格雷内尔向欧盟特使拉扎克致信,表示塞科双方元首已达成意向,将在6月27日于华盛顿举行会谈,商讨双方经济合作事宜。随后,塞科双方分别释出善意,科表示为推进和谈,将暂时中止加入国际组织的申请,而塞则表示将停止推动各国撤销承认科索沃独立的行动。双方的关系缓和似乎迎来的些微曙光。而欧、俄双方也在随后表态,欧盟特使拉扎克表示,他不相信在欧盟缺席的情况下,塞科双方能达成任何协议;俄外长拉夫罗夫则表示,俄罗斯支持由联合国授权的欧盟作为调节方,而欧盟调解时仍需遵守联大1244号决议,保证包括科索沃在内塞尔维亚领土完整。美、欧、俄之间相异的立场及其与塞科双方的复杂关系再次浮上台面。
长久以来,塞科冲突之所以难以解决,除内部繁复的民族、宗教、历史关系外,更受外部势力干涉的影响,成为各大行为体施展影响力的“交汇点”。塞长期以来是俄在西巴尔干地区的重要盟友,而维系双方关系的关键因素即是俄对塞在塞科冲突中的支持立场。在欧盟多数成员国承认科索沃独立、且将前南战争的主因归于塞尔维亚的境况下,塞将俄作为可以倚靠的关键力量;而科索沃则是美国的“坚定盟友”,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正是美国对南联盟的轰炸使得塞最终停战言和,使科索沃在2008年宣布“独立”,塞科问题也因此成为俄美博弈的投射场域。随着欧盟在西巴尔干国家中推进融合与入盟进程,“欧盟前景”逐渐成为塞科双方共同致力的方向。欧盟一度希望入盟进程可使双方摒弃对立的立场,在“关系正常化”后共同成为欧盟成员国。但久陷停滞的入盟谈判、遥遥无期的入盟前景及欧盟自身的诸多问题,使欧盟吸引力日趋下降,而和谈也逐渐黯淡僵滞。
去年美国开始介入塞科谈判后,一度因其支持领土置换、向科索沃政府施压而备受欧盟质疑。格雷内尔此次则显然希望与欧盟达成某种一致,不仅率先致信欧盟说明相关情况,更在6月18日受访时将和谈分为两部分:经济部分和政治部分,认为过去和谈之所以停滞是因为“没有惠及双方民众”,而只有在经济和解的基础上才能够达成政治和解。美国目前所推动的正是促进双方经济合作的前期工作,在取得进展后再由欧盟就双方的政治关系、欧盟融合进程等展开谈判。
在此背景下,美欧或将在未来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以对俄形成统一立场、促进塞科达成某些实质性经济及人文交流成果,但其冲突核心的主权问题仍难看到解决前景。相对于美欧,俄虽然难以在经济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但其政治支持仍是塞可以倚重的力量。在美、欧、俄政治立场、支持力量不同的情况下,塞科主权争议的解决仍将遥遥无期。
三、未来: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进步党在此次选举后“一党独大”的地位无疑改变了此前塞政党林立、相对分散的态势,使得武契奇及进步党对塞政策的塑造力更强,也使得其政策更具延续性与长远性,无疑是塞未来政治走向的确定性因素。但大国及外部势力的影响则会为塞科和谈、塞政局及西巴尔干整体局势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欧盟、美国、俄罗斯都越来越将西巴尔干区域作为战略重点,作为“重点中的热点”,塞科冲突及塞政局无疑将引发各方持续博弈。
而作为面向务实合作的倡议,“17+1合作”着眼于经济与互惠合作,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若美国塞科谈判代表格雷内尔所说,塞科和谈停滞是因“没有惠及公民”,那么“17+1合作”则切实惠及了塞尔维亚民众、助推了其经济恢复与发展。疫情期间,匈塞两国共同推动匈塞铁路建设,也是我合作倡议落地的体现之一。推动区域联通、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仍将是推动中塞关系及我与巴尔干国家友好合作的关键因素。
(杨博文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原文载中塞之桥公众号、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合作网络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