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 中方视角

中方视角

中印应超越地缘博弈观,务实探索“一带一路”合作

时间: 2017-05-27     作者: 蓝建学    责任编辑: 中印应超越地缘博弈观,务实探索“一带一路”合作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印度是全球大型经济体中唯一缺席此次峰会的国家,遗憾地错过了展现印大国形象和开放心胸、合作助推地区互联互通的契机。这次高峰论坛会议总结了“一带一路”合作进展,凝聚了各方共识,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明确了下一步行动方案。会议还传递出各方打造合作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谋求动力、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提振信心的强有力信号,必将在国际关系史上留下重要的印记。
  一、印度有识之士反思印自我孤立于“一带一路”倡议之外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被誉为“几十年来由一个国家发起的最广泛、最全面的国际性经济合作倡议”。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
  印政府以中巴经济走廊穿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为由、全面抵制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后,印国内重要专家学者和媒体评论予以犀利批评。一是抨击莫迪总理战略顾问给出了“馊主意”。印重要智库领导人认为,印度应当重审自己对中国“一带一路”的立场,印度不参加‘一带一路’论坛的决定,受到孤立的是印度自己;印度的担忧和顾虑是“合理的”,但是它完全可以去北京,并像其他一些与会者那样,在论坛的正式场合提出自己的顾虑和主张。二是批评印外交部门误判了“一带一路”论坛会议前夕的地区及国际形势。印方没有预计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各国的领导人如此规模齐聚北京,尤其是美国、菲律宾、越南、韩国、朝鲜、日本等也派团前来参会,因为“它们与印度一样,也与中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它们均以灵姿态务实参会,并在会上发表自己的想法”。这种局面进一步凸显印胸怀不够、被动僵化的对华外交政策。三是批评莫迪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犯了巨大的错误”。印度资深外交官撰文,对莫迪政府抵制“一带一路”论坛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看,美国的特朗普政府显然已改变了对华政策,并派出了较高规格的代表团参加“一带一路”论坛,而莫迪政府的对华政策却仍然停留在奥巴马政府“亚洲支点战略”时代,显然是过时的、短视的;如果印度把自己置于中国提出、并得到几乎全世界支持的各大洲间的联合项目之外,那么就会让自己损失巨大,因为印度的内部增长和外交利益能让它自己成为中国倡议中不可替代的伙伴。
  二、印度排斥“一带一路”倡议源于地缘政治考量
  对印度抵制“一带一路”论坛峰会,印外交部门给出的托词是,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上存在主权争端,而作为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穿越巴控克区,涉及印领土主权关切,所以印不能接受“损害其主权的”互联互通倡议,不能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背书”。
  但是,从2013年倡议提出以来,中方就视印度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高度重视与印方沟通协调;并通过各种不同管道,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着眼于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的一项合作倡议,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与领土主权争议无关,不会影响中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在论坛峰会主旨发言上,习近平主席还特别强调指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就在峰会召开前夕,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仍在积极争取印度参会。罗大使在印度三军协会(USI)演讲中强调,中方无意介入印巴领土主权争议,主张双方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一带一路”倡议、中巴经济走廊旨在促进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不涉及也不影响主权争议问题;历史上,中印也有将领土争议和双边关系脱钩的成功先例,两国沿着“丝绸之路”开展了十分密切的合作,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这种合作。
  由从上述交涉过程看,中方一直高度重视印度的有关关切,并主动做出解释和说明,已做到仁至义尽。但是,印方仍纠缠于中巴经济走廊问题,实质上是用印巴双边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来挟持和绑架中国整个“一带一路”倡议。奉行这种僵化、不具有建设性的外交方式,其结果必然是印度自我孤立于“一带一路”大家庭。
  目前,国内外研究部门已达成共识,印拒绝“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缘政治考量,即印度担心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扩大自己的地区及国际影响,进而影响印度的地缘战略利益。印度重量级战略分析人士拉贾•莫汉近日在《印度快报》上的评论明白无误点出,印度拒绝参加“一带一路”峰会在于其有更深层次的考量,即“一带一路”倡议“将大规模地加强中国在商业上、经济上、政治上及安全上对印度邻国的影响力,从而使德里的区域优势被边缘化;“一带一路”并不仅是连通欧亚大陆和印太海域的陆路之“带”和海上之“路”,它关乎到中国对外输出资金、劳力、技术、工业标准、商业规范、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港口、工业园区、经济特区以及军事设施等。”印度著名媒体人、中印关系专家尚卡尔•杰哈也认为,大多数印度战略学者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对印度在印度洋主导地位形成战略威胁,使得中国势力从北方(巴基斯坦)、东方(孟加拉和缅甸)、南方(斯里兰卡)将印度包围起来,从而严重限制了印度的影响范围”,“这种对中国‘企图’的解读过于‘以印度为中心’。”
  有意思的是,印度自我孤立于“一带一路”峰会后,一些所谓的印度专家学者仍然执念于你得我失的地缘政治博弈观,又提出印度与日本应联手打造所谓“自由走廊”,以牵制、对抗或稀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从不久前的“季风计划”(Project Mausam)、“香料之路”、“棉花之路”,再到现在的“自由走廊”,印方面先后提出名目繁多的地区战略构想。但不幸的是,由于这些计划背后的逻辑都是地缘政治博弈和冷战思维,其未来发展前景注定不让人看好,那些可能参与其中的国家必将担忧卷入大国间博弈而持严重保留态度,
  三、从地缘政治转向地缘经济,务实推进中印互联互通领域合作
  实践证明,只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解读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聪明地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与合作领域,每一个感兴趣的国家都能找到本国战略规划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点,也能在保留自己关切的同时,充分挖掘“一带一路”合作潜力。正如印度知名评论家尚卡尔•杰哈所言,中印正面临着一个世纪性的机遇,这一机遇不但会促进两国的发展,同时也会减少导致世界不稳定的因素;两国的互补性非常明显,两国已经存在有效的合作框架,这个框架便是“一带一路”。
  中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务实合作,既有历史的合法性,又有现实的紧迫感,还有地缘经济角度的便利。中印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合作记录良好。印度次大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环节,是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中国洛阳的白马寺、泉州的印度教寺庙、印度西海岸喀拉拉邦的卡里卡特市和科钦市珍藏着中国古代渔网等,都是中印这两大文明古国在古丝绸之路上互学互鉴、互联互通的历史见证。
  有时候,人的思想一旦解放,必将产生一种巨大的生产力,改变国家间关系和人类文明史。在当前,地缘经济考量逐渐成为国家间尤其邻国间合作的助推剂。在地缘经济学中,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倾向于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并形成相互依赖的地缘经济关系。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中印两国加强互联互通,开展“一带一路”下的项目合作(Project-based Cooperation),必将开拓出巨大的合作空间。中国的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将能有力助推莫迪总理的经济改革计划。中印可以打造联营体,在部分南亚国家甚至中东、中亚和非洲合作开展项目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虽然进展缓慢,但能为四国欠发达地区互联互通、互通有无、扩大投资贸易提供重要框架及制度支撑。有印度有识之士曾提出印度可加入中巴经济走廊、打造中印跨喜马拉雅合作等建议,这些都是超越狭隘的地缘政治博弈观、加强两国地缘经济合作的开创性思维。
  2014年7月,莫迪总理在巴西与习近平主席会晤时,称赞中印两国是“两个身体、一种精神”。同年9月在习主席访印期间,莫迪还倡导中印关系“从英寸迈向英里”(Inch towards Miles)的新理念,其中Inch代表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Miles意指“印中携手千禧年”(Millennium of Exceptional Synergy)。习主席也强调,中印都是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已为两国关系性质和合作潜力做出了准确的战略判断。未来,两国从上到下,从官方到民间,均应超越狭隘的地缘政治博弈观和冷战思维,聚同化异,共同打造新时代的中印关系,为“丛林法则”大行其道的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抹上一笔柔和、人性的色彩,贡献东方文化与文明的智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