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俄乌相互放船是否意味关系回暖?

| 作者: 滕建群 | 时间: 2019-11-22 | 责编:
字号:

  11月18日,按双方协议,俄罗斯释放去年11月25日扣押的3艘乌克兰海军船只,包括1艘拖船和2艘快艇。3艘船只由俄罗斯的船只拖带至相关水域,由乌克兰海军接收上述船只。同时,乌克兰释放1艘被乌扣押的俄罗斯渔船。至此,纠结整一年的俄罗斯扣押乌克兰船只事件落下帷幕。之前,俄罗斯和乌克兰于9月初交换被扣押的有关人员70人,包括乌克兰海军船只上的22名军人和两名安全部门的人员。
  俄乌关系转暖源于今年5月乌克兰新总统泽连斯基走马上任。7月,泽连斯基总统和普京总统通电话。交谈中,两位领导人提及尽早释放被扣押人员和俄罗斯归还乌克兰海军船只事宜。经协商,俄乌双方先是释放人员,后又归还被扣船只。
  在很多人看来,俄乌关系可能会因此走近,但之前必须克服根本性障碍,包括克里米亚归属问题和乌东部地区安全问题。12月9日,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和德国将在巴黎举行“诺曼底模式”峰会,专门讨论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局势。该模式源于2014年法国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70周年,事隔5年再次举行峰会,肯定会对俄乌关系的未来带来积极影响。
  俄罗斯扣乌克兰海军船只事件的背后有当时乌克兰国内政治的影子。前总统波罗申科为争取连任,不断拿俄罗斯和普京总统当话题。选举期间,波罗申科甚至打出“要么选我,要么选普京”的口号,把乌俄关系当成鼓动选民支持自己的工具和手段。派出海军船只靠近刻赤海峡水域,挑战俄罗斯海军的耐心。乌克兰海军船只被扣确实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欧盟国家要求俄罗斯尽快放人和放船。对此,波罗申科还在黑海地区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并亲自视察演习部队,动员乌克兰军人随时准备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结果,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除喊了几声抗议俄罗斯的口号外,并没出人出力,来回击俄罗斯的行动。波罗申科的如意算盘并没达到如期。在乌克兰选举期间,普京表现得相当冷静,即使是受到波罗申科叫板,也未公开反驳,以避免被利用。这种以静应变姿态其实不是普京的习惯做法。
  波罗申科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败在喜剧演员泽连斯基手下。泽连斯基之前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和公共服务阅历,但他主演的《人民公仆》让他家喻户晓。借着反腐败、促和平和发展经济的口号,泽连斯基脱颖而出。
  然而,摆在泽连斯基面前的乌克兰政治并不那么容易驾驭。1991年独立后,乌克兰原有的国力优势丧失殆尽,金融寡头在很多时候绑架政府和高级官员,逼着政府在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选边站队。任何政治领导人可通过选票来当选,但支持其行使权力的并不仅仅是普通民众,而是乌克兰社会精英和利益集团,他们将决定政治领导人的未来。政治领导人必须在各利益集团中寻找平衡。上任半年时间,泽连斯基处在利益集团相互纠结的处境里,显得力不从心。他提出给乌克兰东部地区民众更多“自治权”,遭到坚决反对。这些保守势力攻击泽连斯基出卖乌克兰,令其举步维艰。
  乌克兰成在地理位置,败也在地理位置。冷战结束后,乌克兰成为域外国家竞争的主战场。民主选举出来的领导人,也不具有战略眼光。在处理对俄罗斯关系上,泽连斯基总统面临挑战有三。第一是自身问题,如何摆平乌克兰国内各种利益集团的纠结。第二是如何进一步稳定与俄罗斯关系,两国元首是否能达成新的共识,解决地区动荡与不安。泽连斯基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止血”,稳定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局势,然后再与普京谈克里米亚问题。第三是处理好域外国家,特别是美国插手乌克兰事务的问题。自乌克兰独立以来,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争夺乌克兰的影子战争一直在继续。进入大选季,美国无太多精力顾及乌克兰,“通话门”引起的对特朗普总统的弹劾调查会降低现政府深度卷入乌克兰纷争的热情,但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会放弃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因此,尽管俄乌双方释放出改善关系的积极信号,但是要保证两国和平相处,仍需时日,因为乌克兰历史上不可避开各种力量干扰,今天同样也不会自动进入和平轨道。
  (滕建群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本文原载头条新闻,2019年11月20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