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2022年中厄关系迎来历史新起点,美炒作“债务陷阱”实为自揭其短

| 作者: 付丽媛 | 时间: 2022-02-21 | 责编:
字号: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厄瓜多尔总统拉索首次访华,中厄发表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签署中厄自贸协定谈判谅解备忘录,标志两国关系进入新阶段。中厄近期协商厄对华债务问题,引发美在拉开展新一轮“债务陷阱”炒作。厄深陷债务困局,中国递上缓债“减压器”,美国开动“资本收割机”。中美在拉美发展道路上各自扮演何种角色?拉美发展的历史现实自有公论。

中厄关系迎来历史新起点

  中厄关系政治基础持续稳固。1980年中厄正式建交,2015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22年2月5日,中厄发表2016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的首次联合声明。声明中,厄方积极评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愿推动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支持并参与“全球发展倡议”,进一步拓展双边政治互信领域。疫情期间,中国为厄提供了60%以上的新冠疫苗,厄疫苗接种率排在地区前列。厄卫生部长坦言,中国疫苗为厄走出新冠疫情提供重要支持,更是中厄友谊的见证。2020年6月,习近平主席应约同厄时任总统莫雷诺就抗疫合作通话,拉索访华时表示,厄人民将永远感激中国“雪中送炭”,抗疫合作显著拉近两国民心。

  经贸合作释放两国关系潜力。2021年,中厄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44.5%,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年,中国从厄进口海产品总额同比增长27%,厄首超俄罗斯、加拿大成为中国最大海产品进口来源国。中厄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后,厄白虾、香蕉、可可等产品对华出口额预将翻番,厄自华进口机械、车辆、手机等产品成本有望下降,中厄经贸合作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中企在厄承建投资众多基建项目,两国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此外,拉索上台以来,积极开拓“两洋战略”,推动同墨西哥签署自贸协定,为厄加入太平洋联盟预热,该联盟致力于提升拉美同亚洲国家经贸联系,未来中厄经贸关系有望在多边框架下持续深化。

债务商谈凸显中厄战略互信

  厄对华债务问题迫在眉睫。首先,厄需解除债务违约风险。截至2021年底,厄外债总额达460.12亿美元,对华债务为47.8亿美元,约占10%。其中大部分需在三年内偿还,厄正在争取债务延期。其次,石油换贷款影响厄以市场价出售原油获利。厄国家石油公司(Petroecuador)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厄石油换贷款协议,到2024年,厄需对华交付约1.6亿桶原油偿还约20亿美元债务。近期乌克兰局势紧张导致国际油价猛涨,厄方正在对华商谈石油与债务“脱钩”,争取以市场价出售偿债石油以获得更高收入,填补厄国库亏空。

  对华谈债凸显中厄战略互信。厄外债主要来自多边金融机构和主权债券,选择对华商谈债务延期及偿付方式主要有两方面考量。一来,避免对美西方金融体系依赖再度加深。厄货币与美元挂钩,为防止美元波动及美经济金融政策变化牵动外债,从而被美贷款“政治化”条件牵着鼻子走,厄更希望与中国展开平等协商。二来,不愿入美“反华”战壕站在中国对立面。厄作为对美秉持标志性的“积极不结盟”(active nonalignment)姿态的拉美国家,在华盛顿掀起对北京冬奥会“外交抵制”大潮之际逆势访华,凸显其反感“靠美站队”,展示对华友好。

美炒作“债务陷阱”实为自揭“门罗主义”老底

  美持续在厄炒作“债务陷阱”说。美称厄进行债务重组、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贷是受中国“高息贷款压迫”,指责中国在拉投融资数据“不透明”。在特朗普任期内,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宣布以厄方出售的国有资产规模为标准,向厄提供最高35亿美元贷款,帮助厄实现对华债务再融资,同时要求厄将中国排除在其5G建设之外。2021年10月,美国务卿布林肯访厄时表示,不要求厄方在中美间选边站,随后却警告称,和中国做生意面临风险,“门罗主义”思维定势欲盖弥彰。

  拉美债务问题美国难辞其咎。20世纪70年代,为弥补发展民族工业的资金缺口,拉美地区大国普遍举债推行“进口替代”战略,个别国家外债占GDP比重超过50%。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后,拉美石油净进口国债务负担加重,被迫向美国主导的地区及国际金融机构贷款。20世纪80年代,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随着拉美进入“失去的十年”,经济下行导致货币日趋贬值,以美元为主的外债大幅升高。在高利率和低出口双重压力之下,严重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拉美国家纷纷陷入债务危机。

  冷战后,美国积极为拉美国家大型国有基建项目私有化提供贷款。巴西和阿根廷等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企利用该国债务困境、本币大幅贬值契机,“抄底”收购其电信及石油等行业优质股份,进一步制约其偿债能力。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多次通过加息、印钞等行为对拉美国家进行资本“收割”,导致多国经济状况“雪上加霜”。拉美多国长期陷入借新还旧的债务泥潭,至今难以脱身。根据世界银行估算,2020年拉美为全球负债率最高地区,国际金融市场、华尔街及美欧商业银行是其头号债权人。

  美国长期在“游戏规则”层面推行金融霸权,阻断拉美实现经济增长的跨越。80年代拉美陷入债务危机后,美推出“华盛顿共识”引拉向“新自由主义”转轨,借主导国际及西半球金融机构之便设计对拉借贷政策,变相将拉纳入美经济和金融体系。在外债及开放市场的约束下,拉美被动适应美经济政策变化,受制于美金融体制的趋势越发明显。拉美有学者称,美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多个拉美国家开展外债谈判时,惯常通过“分化瓦解”战术对其中一方让步,以防地区国家结盟失去对其制约筹码,损“拉”利己之心昭然若揭。

中国在拉推行“新殖民主义”是彻底的“伪命题”

  中国从未将拉美视为势力范围或干预其内政。中拉合作不干涉拉美国家内政,不排斥第三方,更不破坏第三方在拉利益。美声称对拉开展“睦邻友好”政策却持续干预拉美地区事务。继续承认委内瑞拉“2015届全代会”和瓜伊多“临时总统”合法性,强调美方将继续利用一切适当的外交和经济手段对马杜罗政府施压。美国务院决定对8名参与“拘留、审判和监禁‘7·11’和平抗议者”的古巴官员实施制裁,限制其入境。

  中国并未在拉美建立金融霸权或开展金融掠夺活动。2022年1月,人民币国际结算份额首次提升至第四位,排在美元、欧元、英镑之后,美污蔑中国在拉推行金融霸权实属荒谬。中国对拉投融资遵照商业规则和当地法律法规,且政策性银行贷款利率通常低于美国进出口银行,能够更大程度上弥补拉美发展资金缺口。美无视中国金融机构独立于国际金融体系及相关评级机构的现实,有关“透明度”指控完全是“欲加之罪”。

  中拉合作是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需求的双向选择。中拉合作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中拉经贸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继续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也为拉美突破发展瓶颈、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8年,美国年均对拉实施422项保护主义政策,中国仅有44项政策对拉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对拉开放姿态与美国对拉保护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日前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访华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一带一路”在拉朋友圈持续扩大。

  目前,中国已全面落实G20缓债倡议,并积极回应厄变更偿还对华债务方式的请求。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无视拉美国家实际发展需求,执意将西半球打造成反华“堡垒”,不会改变中拉合作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需求的现实,也难以实现重塑在拉领导力的愿望。“门罗主义”包装再精致,内核始终缺乏公平正义。拉美的发展需要谁,不是美国说了算。

  (付丽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所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