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22/2023)

| 作者: | 时间: 2023-03-30 | 责编:
字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徐步 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23年3月

 

前    言
  2022年国际形势呈现出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动荡的变化。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形势持续紧张。乌克兰危机搅动欧亚大陆政治安全格局,欧洲再一次成为全球战乱与动荡的中心。美国在欧洲大力卷入乌克兰危机,在亚洲竭力搭建排他性阵营,公然鼓噪分裂对抗、脱钩断链。全球安全、经济、金融、能源、粮食等多重挑战叠加,世界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展现大国担当,引领世界合作,为动荡不定的世界注入正能量,为加强全球治理提供新动力。 
  一、中美领导人会晤引起世界极大关注 
  2022年11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这是新冠疫情发生后中美两国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习近平主席在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后与他的首次会晤。中美两国元首一致认同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的重要性,并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次会晤富有建设性和战略性,为改善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把舵定向,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稳定性。 
  2022年,美国先后出台“印太战略”报告和《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对华政策演讲,明确把中国确定为“系统性战略竞争者”。拜登政府继续打贸易战,大肆搞“脱钩断链”,竭力纠集对抗中国的阵营,中美关系在危险的道路上不断下滑。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严厉谴责,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在与拜登总统会晤时,习近平主席就事关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就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行,全面系统阐述中方原则立场。习近平主席强调,应从把握世界大势的高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摒弃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思维,确立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航向前行。习近平主席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指出中美关系最重要的防护和安全网就是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美不冲突、不对抗、和平共处,这是两国最基本 的共同利益。两国经济深度融合,全球经济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双方应该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着眼大局,为合作提供必要氛围和稳定关系。
  拜登总统表示,一个稳定和发展的中国符合美国和世界的利益,美中应向世界展示,双方能够管控分歧,避免由于误判或激烈竞争导致冲突对抗。美方再次重申“四不一无意”承诺,并进一步表示美方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美方也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指出,此次中美元首会晤明确了一个方向,就是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确定了一个框架,就是共同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或战略性框架;启动了一个进程,就是要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落到实处,管控和稳定中美关系。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一是美国能否端正对华认知、改变对中国的战略误判。美方认为中国崛起可能改变世界秩序,损害美国霸权利益。但事实是,中国的发展始终是为了人民的福祉,无意挑战任何其他国家。美国如果不能消除这种误判,两国关系就难以实现长期稳定。二是美国能否停止干涉台湾问题、掏空一个中国政策。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美方必须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履行“不支持‘台独’”的承诺。三是美国能否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将务实合作作为优先选项。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通过加强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及双边同盟,搞排他性“小圈子”,挑动阵营对抗,给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威胁。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阻滞甚至拆解亚太地区长期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只会损害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掀起一场“新冷战”。 
  二、乌克兰危机引发冷战后地缘政治新变化 
  乌克兰危机是2022年国际形势中最为突出的地缘政治事件。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俄乌两国在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可谓同宗同源,历史上有过密切关系,两国如今走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令人深感遗憾。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近一年,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如果没有外来因素的卷入,俄乌关系不会恶化到现在这样的地步。 
  美国是致使俄乌爆发冲突的主要外部因素。美国长期以来无视俄乌关系的复杂性,竭力挑拨、激化两国矛盾。美国大力扶持乌克兰的反俄势力,不断拉紧北约同乌克兰的军事合作关系,一再给乌政治人物画“入约(北约)大饼”。美在冲突爆发前对俄乌矛盾推波助澜,冲突爆发后又一再火上浇油。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向乌克兰提供大量武器,似乎生怕战争很快停下来。拜登声称,“普京想要的是一个分裂的北约,一个分裂的西方,坦率地说,一个分裂的美国”。普京则称,美国搞垮了苏联,如今又谋求削弱、孤立并最终摧毁俄罗斯。 
  美国一些前重要高官及著名学者认为,引燃俄乌战火的责任在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核心的问题是事实上将乌克兰纳入北约。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指出,乌克兰作为介于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国家,无论倒向哪一方都不是好的选择,而应当成为联结东西方的桥梁。美国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者、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说,西方对正在发生的俄乌冲突负有主要责任,“出现目前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执意要将乌克兰纳入北约”。美国驻苏联前大使杰克·马特洛克称,“我们正在目睹一场被美国媒体精英严重放大且被用以服务于国内政治目的精心策划的闹剧”。他指出,只要存在北约,欧洲就处于分裂状态,任何把乌克兰纳入北约的行动注定要引起俄罗斯的激烈反对,因此俄乌冲突是“蓄意促成的危机”。 
  俄乌冲突发生在欧洲大陆腹地,欧洲国家深受其害,德国和法国等欧洲重要国家承受巨大压力,反思声音增大。欧洲受到的伤害突出表现在安全形势恶化、经济发展受阻、能源危机加重、乌克兰难民问题突出等方面。德国联邦议院气候保护和能源委员会主席克劳斯·恩斯特表示,“我们有50%的能源从俄罗斯进口,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这种提议完全是荒谬的,这就像我们本想要打击俄罗斯,却给了自己一拳”。他称,俄罗斯当然有自己的安全利益需求,北约东扩是不明智之举,对乌克兰输送武器只会延长战争的时间,而不会成为战争的转折点,北约不应该干涉俄乌冲突。 
  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十分明确。中方对乌克兰局势深表担忧,对欧洲大陆重燃战火深感痛惜。中方主张,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中方认为,要化解当前危机,必须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照顾当事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必须坚持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必须着眼地区长治久安,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三、中国元首外交全方位重启谱写新篇章 
  2022年是中国元首外交全面重启、高潮迭起的一年。2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各国贵宾举行盛大欢迎宴会,密集举行20场双边会谈。31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来中国为北京冬奥会喝彩。近7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派出约170位官方代表出席北京冬奥会,70余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向习近平主席致函致电或通过其他方式表达祝贺。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重启元首外交出访活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主席分别出席在印尼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泰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和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对泰国进行访问,其间同多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谱写了中国对外友好合作关系的新篇章。 
  习近平主席迎接多位外国领导人访华,并以视频方式出席多个重大国际活动。2022年7月,应习近平主席邀请,印尼总统佐科访华,成为冬奥会后我国接待的首位外国元首。10月底,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成为党的二十大后首位来华访问的外国最高领导人。之后,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蒙古总统呼日勒苏赫,老挝人革党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等多国国家元首对华进行国事访问,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德国总理朔尔茨等对华进行正式访问。一年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或视频连线形式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和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以视频方式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和国际会议,同美、俄、法、德等国领导人视频会晤,铺展开疫情之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宏阔画卷。 
  2022年12月7日,习近平主席抵达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 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中东地区国家和时隔六年再次访问沙特,有力推动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迈上新台阶。沙特长期是中国主要原油供应国之一,连续20多年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沙,中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成立两国高级别联合委员会,中沙关系发展驶上“快车道”。沙特是最早支持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 2022年中沙双边贸易仍同比增长32.9%,充分展现了两国经贸合作的韧性和潜力。 
  2022年,习近平主席开展一系列多边和双边外交活动,彰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合组织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就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及加强全球治理等重大问题提出重要主张,向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习近平主席同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日本、文莱等周边国家以及智利领导人举行会晤,一致同意进一步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构建更加稳健和强劲的双边关系,进一步提升两国合作水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主席国印尼总统会晤,共同观摩“一带一路”旗舰项目雅万高铁试验运行。同时在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南非、塞内加尔、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领导人深入沟通,同意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支持彼此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领导人会晤时,习近平主席针对各国特点广泛深入做工作,积极引导各国同中国加强合作,推动双边关系在正确轨道上行稳致远。在会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习近平主席强调,大国应该以身作则,以人类前途命运为重,多为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要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各国应该多晒成绩单,而不是空喊口号。中方愿同联合国加强合作,共同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 
  各国领导人都积极评价各自对华关系,表达愿同中方深化合作的强烈意愿。韩国总统尹锡悦表示,韩方愿以韩中建交30周年为契机,同中国发展基于相互尊重和互利成熟的关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日中作为近邻,需要也应该和平共处,日中合作拥有很大潜力,日方愿同中方实现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法国总统马克龙、意大利总理梅洛尼都表示,不赞同阵营对抗,应尊重各国差异,加强对话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表示,澳方愿秉持当年澳中建交初心,同中方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同推动澳中关系回稳发展。古特雷斯表示,联合国高度赞赏中国坚持践行多边主义,期待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与会领导人都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古特雷斯强调,联合国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必须得到尊重。 
  四、展望2023年:新挑战孕育新机遇 
  2023年,国际形势将围绕安全与发展两大主线深入展开。美国聚焦大国竞争,谋求维护自身霸权地位,将使大国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中美、美俄以及欧美关系是更趋动荡,还是有望走向相对缓和的局面,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俄罗斯同乌克兰的冲突将是2023年国际形势中最受关注的重大事件。俄对乌采取的特别军事行动接近一年,俄乌双方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深度卷入,以运筹自身利益为轴心,在军事上大力援助乌克兰。2022年12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向俄罗斯人发表新年贺词,对乌克兰军事行动进行评论,指出“这是作出艰难但必要的决定、向俄罗斯充分拥有主权 和强大的社会凝聚力迈出最重要步伐的一年”。普京指出,西方多年来谎称要和平,而实际上是为侵略做准备。“如今,他们公开承认这点,已然不再顾忌。他们无耻地利用乌克兰及其人民来削弱和分裂俄罗斯。”俄罗斯领导人强调,俄罗斯的军人、民兵和志愿者正在为国土、为真理与正义而战,为俄罗斯的和平与安全得到可靠保障而战,俄罗斯的主权、独立和安全的未来取决于自身的力量和意志。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会长理查德·哈斯认为,俄乌冲突停不下来,且看不到头。“如果胜利被定义为击溃对方并规定战后领土或政治解决方案的条款,那么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无法取得彻底的军事胜利。”他指出,“和平需要愿意并能够作出妥协的领导人,这两个因素在双方都明显缺乏”。 
  大国关系特别是欧洲局势及美欧关系在新的一年里将面临俄乌冲突、经济停滞、能源危机等一系列严重考验。德国朔尔茨政府在上台一年后,支持率陷入低迷。最新舆论调查显示,约七成受访民众对朔尔茨政府感到“不满”。导致朔尔茨支持率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朔尔茨对乌克兰危机处理不力,二是应对通货膨胀举措不当,三是能源问题愈益突出。德俄关系将难以走出当前困境,德国将进一步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德法关系面临裂痕扩大的危险,朔尔茨和马克龙在能源、国防和经济治理等改革问题上分歧难以弥合。德方宣布2000亿欧元纾困计划,招致面临财政危机的意大利和波兰等国的批评,这种本国优先的做法使欧洲内部联合面临更多摩擦。英国苏纳克政府举步维艰,失去了对保守党支持者来说的对重要问题的控制。英国工业联合会警告苏纳克政府说,除非在投资税减免、北爱尔兰议定书和不断萎缩的劳动力方面采取行动,否则英国经济将面临“增长停滞的十年”。欧盟目前正处于过载状态,世界在改变,迫使欧盟也作出改变。美国总统拜登当选两年后,欧洲对美失望情绪增大,美欧分歧越来越大。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这一价值3690亿美元的计划大幅补贴、支持美国企业,给欧盟清洁能源产业造成沉重打击。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除中国外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2023年,全球经济预计将增长2%左右,经济增速与2022年相比将大幅减速,远低于疫情暴发前10年3.3%的平均水平。去全球化、能源短缺、气候转型、人口结构等各种不利因素叠加,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如果过多地刺激经济,就有通胀过高的风险。美国面临着财政大幅紧缩、经济放缓和失业率上升等问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计,美国经济产出在2023年的增速大约为0.5%,低于2022年估计的1.8%。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们认为,美国2023年经济增速约为0.4%,出现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欧洲被迫应对严重的能源冲击,不得不承受高企的生活成本,欧元区经济衰退风险较高。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警告称,发展中国家面临另一个经济风险,即发达经济体为应对通胀和经济放缓而采取的政策可能导致穷国资金不足。标普全球市场财智公司首席商业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姆森说:“生活成本上升、金融环境收紧,尤其是借贷成本上升,以及国内和出口市场需求疲软都给企业造成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在世界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走势相对被看好。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保罗·汉农和莎拉·切妮·康邦的评论文章称,经济学家预计,“随着北京放松防疫政策,中国经济将出现反弹”。 
  国际关系越是纷繁复杂、动荡不定,越是需要思想引领和保持战略定力。2022年9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热衷于搞“小圈子”,会把世界推向分裂和对抗。我们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摒弃零和博弈和集团政治。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之上。每个国家都想过上好日子,现代化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都应为全球发展事业尽心出力。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历史反复证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为国际关系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球治理有效完善指明了路径。 
  2023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外交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中国将积极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中国将深化中俄战略互信和互利合作,夯实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落实中美元首达成的共识,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并校正航向;密切中欧高层往来和战略沟通,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中国将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和拓展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中国将不断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助力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中国将致力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这条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更加繁荣,惠及人类的“幸福路”更加宽广。中国将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针锋相对回击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一切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势力坚决斗争,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的战略主动。中国将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 
  自2006年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每年均撰写《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对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进行深度分析和深入解读。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者倾力笔耕,专家认真审稿。荣鹰副院长和刘卿副院长协助统审全书;国际战略研究所朱中博所长、张薇薇副所长、杨晨曦副所长、张坤助理研究员和郭梦迎、金晨祎同志等负责组稿与编辑等工作,并为本书出版做了许多协调工作,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世界知识出版社高效、严谨的编审工作,为本书增色不少。还要特别感谢广大读者多年来的鼓励与支持,欢迎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本书,并提出改进建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徐 步 
  2023年1月于北京
  

 

  目    录
  前 言  
  上篇  2022年国际形势专题述评 
  第一章 美国形势:中选洗牌 分歧外溢 
  第二章 俄罗斯形势:破后难立 外患骤重 
  第三章 欧洲形势:遭遇危机 挑战增多 
  第四章 日本形势:逆势谋进 欲振乏力 
  第五章 东南亚形势:波澜不惊 复苏在望 
  第六章 南亚形势:政经动荡 大国争夺 
  第七章 中亚形势:变乱交织 总体向稳 
  第八章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深度左转 挑战抬升 
  第九章 非洲形势:危机叠加 坚韧自强 
  第十章 中东形势:博弈加剧 展现自主 
  第十一章 世界经济:风险积聚 前景堪忧 
  第十二章 全球治理:分裂加剧 挑战空前 
  第十三章 国际军控与裁军:挑战严峻 前景堪忧 
  第十四章 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合作态势:挑战严峻 任重道远 
  第十五章 朝鲜半岛形势:暗流涌动 博弈加剧 
  第十六章 伊核履约谈判:僵而未亡 前景诡谲 
  第十七章 乌克兰危机:大国博弈 世纪对决 
  下篇  2022年中国外交评析 
  第十八章 中国外交: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第十九章 大国关系:主动塑造 迎难而上 
  第二十章 周边外交:开拓进取 异彩纷呈 
  第二十一章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真实亲诚 携手共进 
  第二十二章 多边外交:聚焦发展 维护和平 
  第二十三章 中美关系:博弈激烈 先急后缓 
  第二十四章 中俄关系:保持定力 坚韧发展 
  第二十五章 中欧关系:合作承压 挑战增多 
  第二十六章 中日关系:校准方向 直面挑战 
  第二十七章 中印关系:逐步恢复 稳中有进 
  第二十八章 中国–东盟关系:乘势而上 开创新篇 
  第二十九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三十而立 再启新篇 
  第三十章 中非关系:定向启航 深化合作 
  第三十一章 中拉关系:理念相契 稳中有进 
  第三十二章 中阿关系:开启峰会 动力强劲 
  第三十三章 中国与南太平洋国家关系:行稳致远 进而有为 
  第三十四章 对外经济关系:逆势而上 彰显韧性 
  第三十五章 对外安全合作:务实创新 责任担当 
  第三十六章 公共外交:展示蓝图 助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