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老牌强国须更新自己的世界观

环球网 | 作者: 崔洪建 | 时间: 2020-11-17 | 责编:
字号:

  英国保守党元老、前首相梅杰最近“口不择言”,不仅批评约翰逊政府在“脱欧”问题上正“失信于英国民众和国际社会”,而且必须正视英国“不再是大国”的现实。

  梅杰为何发出警告

  梅杰是于当地时间9日在伦敦发表的一场演讲中说这番话的。梅杰认为,英国是第二梯队中的顶尖国家,但在未来的半个世纪里,无论表现得多么优异,受制于狭小地域和人口规模,英国很可能被其他大一些的国家所超越。

  梅杰是坚定的反脱欧派,此前就不止一次批评过脱欧派和约翰逊政府的脱欧路线。这次他火力全开,首先还是忧心于脱欧谈判正滑向失控的风险。在年底到期的脱欧谈判第二阶段中,约翰逊政府为摆脱困境,搞了不少翻云覆雨、打拉结合的盘外招,并将最大希望寄托在和美国迅速达成贸易协定上,试图以此来锁定对欧盟的谈判优势。在美国政治变化、英国可能失去“最大外部助力”后,约翰逊政府又用“尽快达成协议”的空头承诺来吊足欧盟的胃口,同时还想通过国内立法来为未来英欧关系下绊子、埋暗桩。

  英国政府看似灵活敏捷的表演,在梅杰看来却是破坏诚信、败坏声誉的狼狈举动,不仅会进一步激化内部的苏格兰独立问题,还会加剧英国社会的分裂,而且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表演,并不能掩盖英国谈判筹码不够、综合实力不济的现实。因此梅杰警告英国人,如果照眼前的脱欧路线走下去,“到明年一月脱欧之时,英国的形势可能比想象的还要残酷”。

  综合实力与大国雄心

  对自身的“世界大国”定位,是英国制定内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多数民众和精英做出脱离欧盟的选择,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英国是世界大国,所以不能任由法德主导的欧盟摆布;英国是世界大国,所以能够在脱欧后自立于大国博弈之中。因此在启动脱欧以来的这几年,英国依然不甘心于在大国竞争中被逐渐边缘化的现实:不肯接受对欧盟没有谈判优势的现实,把过多心思花在了玩技巧、耍花招上;不愿承认综合实力已不足以支撑“大国雄心”的现实,不时地靠碰瓷、加塞来体现存在;不想失去在欧美之间的“桥梁”作用,还想在双方诸多矛盾中骑墙牟利。

  梅杰希望英国能看清现实:在一个“美国、中国和欧盟主导的世界中,英国不再是大国”,因此应当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自大。他的睿智之处在于看穿了约翰逊政府借特朗普之力迫使欧盟就范的心思,也洞悉出英国因其地域逼仄、资源有限难以避免国力衰落的长期趋势,因此在失去欧盟的信任和特朗普的美国支持后,在脱欧问题上的自作聪明会加速英国的衰落,甚至让英国跌出“二流强国”的行列。

  但梅杰对英国的操心仍然是局限在西方经验和视野中的自怨自艾。或许在英国人眼中正如梅杰所说,英国的“大国地位”来源于“历史和声誉”,但“日不落”的殖民历史谈不上光彩,建立在掠夺和盘剥基础上的声誉也好不到哪里去。曾经支撑英国大国地位的恰恰是“历史和声誉”粉饰下的舰炮射程和工业优势。当不再具有这些实力优势后,英国并没有修正自己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依然顽固地生活在记忆、错觉和幻像中。

  强国也要更新世界观

  英国强撑大国地位并拒绝做出改变来适应变化,为此不惜赔上自己的“历史声誉”,实际上也是一些世界老牌强国当前窘境的真实写照。它们之所以成为“世界大国”,与当时的历史潮流、发展机遇以及改革创新精神密切相关,一旦潮流变化,只有勇于改造自我认知、拓宽经验视野和善于把握机遇的国家,才能继续拥有作为大国的禀赋和条件,才能继续在目标和策略之间找到有效的平衡,才能用客观的国家实力来支撑大国意识和目标。

  但近年来一些大国在发展困境中回避矛盾根源,既不愿端正自己的历史观,也不愿更新自己的世界观,反而一味地向外转移矛盾,拙于内政而逞强于外,弄得国际社会戾气横生、鸡毛遍地。这些国家心里信奉的仍然是实力政治的过时教条,认为支撑大国的唯有实力,舰炮射程不够远就再加长一些,规则不利于己就要掀桌子重来,直到搞出完全有利于自己的一套来。

  “大要有大的样子”,为人处世需要公序良俗,国际关系也需要道德伦理,国家间的实力禀赋差异或许难以改变,但律己利它、权责相称应当成为大国应有的自我意识,也应当成为国际社会对大国的评价和认可标准。那些不负责任的“大国”已不符大国之谓,更难担大国之任。梅杰对英国未来的担忧何尝不是国际社会对一些“大国”没落的担忧,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何尝不是国际社会对进步的大国观念和行为的期待所在。

  (崔洪建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原文载环球网,2020年11月12日)